梦多好还是梦少好?
一个人睡醒后,是不是夜间做了梦,个人的感觉差别很大,有的醒后觉得很少做梦,甚至不做梦,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不会在意。但也有人感觉做梦较为频繁,睡醒后梦中的体验历历在目,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会为自己的梦而感到烦恼。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我常会遇到一些人为梦而苦恼,他们会担心做梦会影响大脑的功能,而使自己白天精神不好,常常会反复地问医生,到底是做梦多好,还是做梦少好?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梦多好或梦少好来回答,因为做梦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做梦的多少也是因人而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做梦产生的过程及其在心理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早在七、八十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人在睡眠过程中有一种奇异的现象,即间断地出现眼球水平的摆动,所以把这种睡眠称之为“快眼动相睡眠”。后来人们发现,如果睡者在快眼动相睡眠期间被唤醒,80%的人会报告有生动的梦回忆,而非快眼动相睡眠期被唤醒时则仅8%的人叙述自己在做梦,因而目前认为快眼动相睡眠是梦产生的基础。
有的人睡眠醒时正好是在快眼动相期,这时他能够回忆起梦的时候就较多,而如果是在其他睡眠期醒来,可能就无法记忆起自己的梦,因而出现主观上感觉睡眠中梦多或梦少的情况。快眼动相睡眠只占我们整个睡眠的20%左右,所以对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梦多和梦少的问题。
梦是随着个体年龄增长而减少,研究表明新生儿的快眼动相睡眠占总睡眠的50%,青少年期则减至20%,到了老年期快眼动相睡眠则仅占总睡眠的14%,就此而言,也不能一概地判定说梦是多好还是少好。
关于梦的功能,最为广为接受的理论是学习和记忆的加工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梦对学习和巩固记忆有着重要作用,白日里我们对现实世界所感知的一些事物,在梦中通过情绪和记忆相关脑区的不断激活,使得这些短期的记忆形成长期记忆,同时消除无用的短期记忆信息。所以梦是人类情绪记忆加工的一个平台,通过做梦可以提高认知能力,改善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能力,从这一点来看似乎梦多是件好事。
然而,对一些心理疾病的研究表明,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梦回忆增多,快眼动相睡眠的比例增加,而经过治疗情绪改善后,患者的梦回忆会减少,快眼动相睡眠也恢复正常,这一点又不支持梦多是件好事的观点。
所以,追究梦的多少是好还是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关键的是你还在做梦,而且梦的质量比较高。过于在意梦多少的人,往往反应了其追求完美的个性特点,这种个性特点的人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影响其梦感体验的变化。
【科学贴士】
梦多还是梦少,不同人和不同年龄者存在差异,梦回忆的多少取决于你的情绪状态;
梦的多少并不值得去追究,关键是你睡得香甜,做了个好梦!
文(北海冉升精神病医院 · 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