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睡眠障碍及其治疗
双相障碍患者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着患者躯体及精神健康,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量证据显示,睡眠缺乏不仅是心境事件的症状及即将发作的预警信号,还可诱发心境事件的复发,尤其是躁狂。然而,似乎并非所有的双相障碍患者均存在这一现象;即便存在,诱发的是躁狂还是抑郁也并不确定。
有两个因素可能影响患者对睡眠缺乏诱发心境事件复发的易感性:双相亚型和性别。双相障碍研究网络研究中,来自英国的一组研究者基于上述两个因素,探讨了睡眠缺乏诱发心境事件发作的发生率。简言之,研究者针对3140名双相障碍患者开展了半结构化晤谈,直接向患者了解睡眠缺乏是否触发了心境改变。除睡眠缺乏外,研究者还询问了有关躯体疾病、药物、非处方药及酒精对心境事件发作的影响。
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针对失眠的治疗及管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心理及行为治疗;(2)药物治疗。
具有循证学证据的心理及行为治疗包括:刺激控制疗法、放松疗法、矛盾意向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鉴于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且耐受性更佳,CBT-I已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为失眠的一线治疗。相比于药物治疗,CBT-I的一个优势之处在于,该疗法着眼于教给患者如何自己使用睡眠策略。失眠治疗指南强调,在使用药物治疗急性及慢性失眠时,给予患者足够的认知行为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非单纯使用药物。
针对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探讨心理及行为治疗疗效的研究很少。一些人认为,既然CBT-I是治疗非精神病个体失眠的一线方法,那么对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理应同样奏效;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精神病患者的阳性、阴性和/或认知症状可能干扰CBT-I治疗策略的充分使用。研究者认为,针对这一群体采用CBT-I是可行的,但仍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以确定如何采用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帮助患者迎接种种挑战。
研究者还注意到,一些受试者存在认知缺陷,并提出为这一状况预留一些空间,并构建更为实际及动机增强效果更显著的机制,以推动患者持续使用治疗策略。简言之,针对这一群体开展CBT-I,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化需要。
文(北海冉升精神病医院 · 陈耀中)